找到相关内容658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持名念佛要义十则

    清清楚楚。  ├(二)耳须明明白白。  念佛四诀┤  ├(三)声须匀匀净净。  └(四)意须绵绵密密。  五、念佛四要  六根都摄,净念相继;意根最要,从这里入。怎样摄意,看表自知:  ┌(一)要虔诚,最...

    律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31842905.html
  • 贪妒的病理分析──心理分析与佛法十二因缘的比较(上)

    缘六根(人的五官加上意根)、外缘六境(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)聚合而成“六识”,即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。此六识与色身(五蕴中的色蕴)配合,加上外在条件(光、空气、湿度、空间等四大)的因缘...”也不需注意,它就随缘运转。也许,可以问一个问题,植物究竟有没有“意识”?  依照上面所提的识蕴,没有“意根”就没有“意识”,“意根”特指神经系统,只有动物才有神经系统,也就是说,只有动物才有“意识”...

    张大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5553002.html
  • 净土法门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的探索

    用境照智,提起全付精神来念佛,要像猫儿捕鼠一样全神贯注,一丝一毫都不放松,能够这样念佛,一定可以了生脱死。   (五)用意根念佛   念佛之法,应当要以意根来念,不要用意识来念,可是这一点怕有很多人心生怀疑,我希望大家不要怀疑。记得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说过‘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入三摩地,斯为第一。’入三摩地,这就是得入念佛三昧。大家请研究一下,‘都摄六根’这一句话,可以证明念佛最要紧的是以意根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1963169.html
  • 略论佛教中对实相的体认(六)

    生,可以间断,而意识则是念念下停,前念灭处即是后念起处,即前念为后念做等无间绿,故而前念之灭处做为后念之意根。继而依据因缘生法的原理,推出识之生起需要有其白因,这种白因便是种子的雏形。那么这些种子藏...

    吴淑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5265673.html
  • 问:十二缘起如何理解?

    反应),所以触依存于六入。六入,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六根, 是传递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(法,即前五种事物遗存下来的印象,是意根的物件)六境的机能。再进一步考察六入依何存在的问题,因而说到(9)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20190578236.html
  •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(下)

    却前行,就是修行前的方便。我们用六印一咒,不要观什么脉管,当下把我们的妄心聚在一个咒上,就是念的时候心念耳闻,用心念咒,耳朵听清楚自己念咒的声音,把意根妄想抓住,使妄念不起,当下即能深入禅定。这样的...最快,文殊菩萨选檡观世音菩萨耳根法门。因为耳根最利,所以我们现在就用耳根来听自己念咒的声音,把意根抓住,第六意识就不动了。这样修法比大圆满更直接、更“立断”。   心念耳闻.如法修行   大家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1379011.html
  • 论天台宗智顗止观体系的建立过程

    的侧重点。其中,最基本的在于四谛是依据六根讲的,即综合了主体和客体;而四弘誓是专门依据意根议论的,它的重点在对认识主体自身的认识,而正是由于此认识,主体才会有四弘誓所表示的行为。   1) 心是所生法   智顗认为心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什么东西,它也是因缘而生的,是所生法。意根(认识能力所依托的地方)是它的因,法尘(认识内容)是它的缘,二者和会就名为心,也就是念。又因为意根和法尘同样也是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5279050.html
  • 略谈智顗的宇宙观及其特色

    这些论述,先要弄清楚"一心"一词究竟是指什么?我们知道:佛典上经常出现"一心"这个名词,山于各宗思想体系不同,解释各异。一般说来,有三种不同的解释:(一)指人们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识及意根而言。...意根而言,叫做一念心。不是指阿赖耶识,也不是指真心,这个"一念三千"说,大意是说,佛、菩萨、声闻、缘觉这四圣以及三善道、三恶道这六凡,一共十个类别,叫做十法界.这些类别不是固定不变的,还是可以随缘升沉...

    戒 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4362079.html
  • 集量论笔记――佛教的知识论

    识是专门观察内在六识的现前识,所以可以知道意现前识。  2.2 性相,也就是定义  意现前识,自因意根所生的,能了别外在事物的,离分别心,无错乱之心的意识。怎么理解根现前识所生起的等无间意识所生的,而且离分别心无错乱之心?自己的增上缘是意根,类似于现在说的脑神经细胞,是意识所在处的根,能力是能直接了别、识别外在的一切事物,它又必须是离分别心无错乱之心。什么叫有分别心?一是推理的,二是现前认识不清的...

    庄朝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2738402.html
  • 量理宝藏论(六)

    认识体性亦分为二:  癸一?认识定义:  【外境与根识二相,由无间缘生意识,能依彼后无错乱之识,是为意现量。】根识灭寂之剎那,彼是意根,「意」不作有根身之旨趣。「六根灭之际,是何识?是意」,意现量之定义,能依于意根之识而不错乱。彼量之定义,亦唯彼外其它不应理。  癸二?认识事相:  如量决定论云:「由根识无间缘而生,瞬间能持彼义是意」谓之。具有三差别法:增上缘:根识于具相续产生之时前一根识灭失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0038222.html